-
卞显乐:日本流行“租奶奶”或加剧“亲情贫困”
“奶奶”不仅会进行保洁、照顾儿童、指导烹饪等生活支持服务,还能站在长辈角度,“奶奶”般地进行心理疏导、调解生活纠纷。
来源:环球时报前天 12:381402 -
新加坡媒体:“不良富足”正在伤害我们
最明显的不良物质富足表现就是垃圾食品:超市货架上、快餐店里堆积如山的脂肪、碳水、盐和食品添加剂混合物,正在侵蚀我们的身体健康。
来源:环球时报2025-7-37062 -
社评:“机超”火了,人们看的不只是热闹
从无人机到人工智能,从人形机器人到量子科技,从新能源汽车到国产大飞机,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坚定向前,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来源:环球时报2025-7-321488 -
班达里归还福利:一场低调的政治伦理宣誓与政党重塑之战
在尼泊尔政治版图经历剧烈震荡的2025年,前总统比迪亚・德维・班达里的政治回归注定成为标志性事件。当她选择以向内政部递交正式信函的方式,主动放弃每月15万卢比津贴、207升汽油补贴等政府福利时,这场看似简单的 "去特权化" 行动,实…
来源:南亚网视2025-7-14505 -
百年大党为何能?美学者点赞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执政理念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央,再次成为全球领导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共产党的从严治党和自我革新,以及由此获得的民众信任。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7-12442 -
国家禁毒办回应美国所谓“芬太尼关税”:典型的霸凌行径,破坏对话基础
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所谓“芬太尼关税”是典型的霸凌行径,严重破坏了双方在禁毒领域的信任和对话基础。
来源:环球时报2025-6-202284 -
一见·从“联通”二字,透视中国与中亚的广阔未来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分别同中亚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对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发展做出顶层设计。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25-6-192152 -
下游叫苦 钱包“失血”——美国钢铝关税翻倍引发行业批评
小到回形针、钉子、啤酒,大到家用电器、运动器材、汽车和房屋,价格都将不可避免地上涨,最终受损的,还是美国民众和美国经济。
来源:新华社2025-6-71788 -
政坛风云丨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意欲重返政治舞台
2025 年 5 月 26 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迎来一位特殊访客 —— 尼泊尔前总统比迪娅・德维・班达里。这位曾连任两届总统的左翼领袖,以 "尼泊尔马丹・班达里基金会主席" 的身份会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就党际交流、中尼务实合作…
来源:南亚网视2025-6-115918 -
将东方旋律带上戛纳,让中国经验落地非洲,他们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青年风采
在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构的今天,一代中国青年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在多元文明的交汇点上写下属于中国的新注脚。
来源:环球时报2025-5-291746 -
【环时深度】加征关税让“美国梦”变得更加昂贵
获得廉价消费品已经是美国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消费主义历史上也曾被与爱国主义相捆绑,如果加征关税导致普通商品价格上涨,那美国将面临严峻挑战。
来源:环球时报2025-5-232698 -
14.67亿人次出行背后:今年“五一”藏着哪些消费新密码
这个“五一”假期,中国文旅市场如同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从城市地标到县域乡村,从传统景区到创新场景,交织出一幅消费复苏的立体画卷。
来源:环球时报2025-5-73392 -
南亚网视时评:从中国 "关税反击" 看全球经济治理与南亚发展机遇
作为一名旅居尼泊尔六年的中国新闻人,本人亲历了南亚与中国互动的深刻变迁。2025 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再度挥舞关税大棒,企图以单边主义重构全球经济秩序。中国以 "硬核反制" 表明立场,这场博弈不仅是中美间的较量,更是多边主义与霸权…
来源:南亚网视2025-5-36914 -
希腊媒体:贵州世界第一高桥——中国进步、希望与转型的象征
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高桥梁,桥面距北盘江水面的高度达到625米。这一工程壮举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技术的效率和先进。
来源:环球时报2025-4-303585 -
法媒:中国,酷炫新标志?
有网友说:“中国被低估了……看完这些视频后,我意识到自己对中国的看法是多么荒谬。”这凸显近年来的软实力标准被颠覆,也表明中国为什么能吸引全球年轻人。
来源:环球时报2025-4-293538 -
【叩问美滥施关税之四】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其他国家能“独善其身”吗?
上述事实显示出,美国政府的贸易战核心目标是中国,“至少目前如此”。然而,表面上“暂缓一口气”的其他国家,真的能“独善其身”吗?
来源:环球时报2025-4-206888 -
社评:英伟达“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背后是什么
官黄仁勋近日公开表示,将“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并强调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认为英伟达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来源:环球时报2025-4-204913 -
【中国网评】时隔12年,习近平为何再访马来西亚?
4月15日,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之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对马来西亚的国事访问。此访是习近平主席时隔12年再次踏上马来西亚的土地,不仅赓续和升华了中马千年友谊,更是对新时代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擘画。这必将为中马关…
来源:中国网2025-4-162621 -
美方纠错的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
彭博社指出,这项措施有利于苹果公司等电子巨头。北京时间13日晚,中方回应称: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4-142674 -
邵志成、翟崑:70年后,我们仍需珍视“万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首次举行,并在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磋商中通过公报,形成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来源:环球时报2025-4-91928 -
单边霸凌,损人害己!美国“对等关税”计划招致国际社会强烈反对
古特雷斯认为“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我们现在担心的是那些最脆弱、最缺乏能力应对当前挑战的国家”。
来源:人民日报2025-4-82369 -
美媒:义乌商家眼中的美国关税
这些产品均由义乌附近地区的工厂生产,再运来义乌,然后很快被发往世界各地。义乌市场值得探索,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商人是如何应对美国关税的。
来源:环球时报2025-4-64155 -
张鹏:“Z世代效应”擦亮发现“中国之美”眼睛
然而,随着来华免签政策的发展,ChinaTravel在网络口碑传播效应下不断加速,形成了一股海外“Z世代”认识现代中国的新浪潮。
来源:环球时报2025-4-42998 -
全球媒体聚焦丨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撰文称 在中国看到了未来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撰文提到了自己不久前的中国之行,并引用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美国商人的话说,过去人们去美国了解未来,现在他们来中国了解未来。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4-41453 -
陈锋:推进环境权保障,西藏成就斐然
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水、生物、草地、旅游等自然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和宝贵价值。
来源:环球时报2025-3-307091 -
新加坡媒体:投资中国的声浪只会越来越响
包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投行近日上调各自的对中国股票目标价。高盛估计,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促进中国企业的利润增长。
来源:环球时报2025-3-292939 -
港媒: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美国背道而驰
而在太平洋彼岸,中国正在加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设定目标并进行投资,以助力实现其在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承诺。
来源:环球时报2025-3-242259 -
中国投资者“卷”入尼泊尔,理性投资需谨记
近年来,伴随中尼友好关系的日益紧密以及尼泊尔市场的逐步敞开怀抱,众多中国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聚焦于这片蕴含潜力的土地。然而,近期一系列现象的涌现,不得不让我们对投资的理性进行深入思考。
来源:南亚网视2025-3-233454 -
笪志刚:“敏感国家”标签凸显韩美关系的错位
美国驻韩大使馆临时代办约瑟夫·尹18日表示,敏感国家名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能源部实验项目,对美韩两个盟友之间的合作“没有更广泛的影响”。
来源:环球时报2025-3-231899 -
印度媒体:中国生物技术正重绘全球制药版图
报告称,大型制药公司(美国和欧洲领先公司)通过许可协议采购的分子(处于试验阶段或研究中的药物或疗法)中,近1/3来自中国。
来源:环球时报2025-3-172741 -
魏南枝:美智库暴露“科研政治化”底色
这是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国船只停靠美国港口征收最高150万美元‘附加服务费’”后,该国媒体、智库、政客和政府机构运转起来的炒作链条之一。
来源:环球时报2025-3-161583 -
美媒:软实力分水岭,中国前进美国后退
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的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证实了许多人的观察:中国软实力已经跃升为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来源:环球时报2025-3-142205 -
普拉昌达痛批尼泊尔政府与君主主义:捍卫民主刻不容缓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领袖、主要反对党代表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普拉昌达”,就政府近期举措、愈演愈烈的君主主义运动以及尼泊尔民主现状,表达了深切忧虑。
来源:南亚网视2025-3-125898 -
埃及学者:“全球南方”国家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会发现,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始终把世界发展与和平放在其现代化进程的首位。这是因为北京深知,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来源:环球时报2025-3-113179 -
张松山:中国太空探索展现开放与合作精神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团队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着陆区的地下10至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来源:环球时报2025-3-92780 -
法媒:名校、创新、低成本,更多留学生奔向中国
享有全球声誉的大学、位于技术创新中心的国家、低生活成本,这些因素令中国在多个排名中被列为亚洲十大外国学生目的地之一。
来源:环球时报2025-2-212977 -
社评:2.5亿中国人拥抱AI意味着什么
从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到市场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AI技术发展的一个个新足迹,正在悄然改变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评估。
来源:环球时报2025-2-203847 -
陈经:从“AI公务员”看AI致用的前景
“AI公务员”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过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AI任务督办助手”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
来源:环球时报2025-2-193962 -
崔传刚:选对赛道深耕,不错过自己的DeepSeek
有人戏谑投资人没看出 DeepSeek 的潜力,也有人为当初拒绝了DeepSeek 的入职邀请而扼腕叹息,还有人已经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因跟不上技术的快速迭代而被时代抛弃。
来源:环球时报2025-2-178585

今日推荐
-
美媒:俄罗斯人在中国找到新榜样2025-7-4
-
丁刚:中国咖啡进美国,带的是什么味道?2025-7-2
-
社评:“机超”火了,人们看的不只是热闹2025-7-3
-
回归28周年,香港在机遇中“成蝶高飞”2025-7-2
-
新加坡媒体:“不良富足”正在伤害我们2025-7-3
-
班达里归还福利:一场低调的政治伦理宣誓与政党重塑之战2025-7-1
-
李海东:50岁的G7,应认清发展大势2025-6-17
-
陆洪磊:别把荒诞当成微短剧“流量密码”2025-6-19
-
百年大党为何能?美学者点赞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执政理念2025-7-1
-
伊核问题的前世今生: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埋下伊核问题的种子2025-6-30